close


 

提起這二二八,就不得不婊一下我們的叫鬱部!
不准生師再次提起二二八和白色恐怖,是哪招?
這不是新白色恐怖,是什麼?
真的比扯鈴還扯!
是這樣面對、正是歷史的啊!
混蛋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不得不在吐槽一下,
「幾包香菸,幾個陳儀」是哪招?
一個陳儀就很可怕,幾個陳儀不就超致鬱Orz

 

說真的啦,到現在這個問題真的很無解。
二戰結束時,臺灣究竟算戰勝國還是戰敗國?
以當時情況來說,因為臺灣是日本的殖民地,當日本宣佈投降時,臺灣完全是戰敗國(還被美軍轟得七零八落);但臺灣過沒多久被中華民國政府光(ㄐㄧㄝ)復(ㄕㄡ),一光復後,就立馬從戰敗國晉升成戰勝國。
所以這非常地弔詭。因為戰爭時期臺灣是屬於軸心的戰敗國,但戰爭一結束,卻莫名變成戰勝的同盟國@@
這一段非常非常地微妙、無解。

 

二二八確實要從「政治」、「經濟」、「文化」切入,單從「省籍」來著眼,就太過有失縱觀的史觀。
讀歷史不能這樣狹隘,要同時思考縱觀的造成的因,研究狹隘的引爆點,還要反思必然和偶然。

『政治』
 政治因素不外乎就是影片中提及的那些,簡單來講也算是一種歧視排擠(悲傷啊,之前臺灣是被日本人歧視,現在是被中國人歧視),而歧視臺灣在地精英的理由簡直跟日本殖民時期的理由無異。不過神奇的是,日本總督曾讓臺灣組織議會,為民發聲,但國民政府雖打著自由民族的口號,實際卻不然。
 還記得之前歷史課本中有諷刺的短漫,上頭的臺灣人民過著勞苦、稀飯、負債、米甕無米的生活,然而那些從中國大陸來的阿山和半山的官,生活則是:蜜夢、晚起床、等人進貢和花天酒地的生活。
 在在顯示出當時臺灣人民對於外省官員貪汙腐敗非常不滿;此外,當時來臺的官兵穿得破爛不堪(甚被戲稱是棉被軍),而且軍紀散漫又敗壞。當然會讓臺灣民眾覺得像被「劫收」一樣,畢竟本來的生活是奉公守法、夜不閉戶,光復後卻紛紛走筋了。

 而且,當時的臺灣菁英真的很期待所謂民族自決,自己民族自己管。
 沒想到竟被所謂的「祖國」排除在外。你說這樣度不肚爛XDD


『經濟』
 說到這個接受日總督的所有公營、私營企業這一點,真的很想大喊一聲「KMT把黨產交還給國庫」(馬的,就是你們這麼機(ㄊㄢ)歪(ㄨ)的,才搞得二戰時期的臺籍日本兵這麼可憐!
 這種厲行統治經濟,壟斷工商各業,有再次印證「劫收」。
 然後,把沒有實際在戰亂中的臺灣島捲入該死的國共內戰混亂的經濟體系中,真的讓臺灣人很肚爛。雖然臺灣是寶島,重的米最多一年有三穫,但別忘了WW2時臺灣被同盟軍詐得亂七八糟(發電廠、造船廠、糖廠都遭殃),都已經在泥菩薩的處境,還得把物資送去中國!臺灣百姓喝西北風啊?
 台幣濫發,我記得最後的下場就是:四萬舊台幣換一元新台幣。(知道當時通膨有多嚴重了吧!)

 當時還出現這樣的民謠
 「臺灣光復真吃虧,餓死同胞一大堆,物價一日一日貴,阿山一日一日肥。
 「美機轟炸,驚天動地;日本投降,歡天喜地;貪官汙吏,花天酒地;警察蠻橫,黑天暗地;物價飛漲,呼天喚地。


『文化』
 文化這點真的很重要,可說是核心問題,重要現在還在吵(死目)
 臺灣並沒有不想學中國文化,但政府的作法讓人無法忍受。說起來光復臺灣當時推動的政策,幾乎是和日本統治初期差不多啊!就是把你原有的通通砍掉重練。
 文化這點其實也差不多包括上述的一些內容。總之就是文化背景、生活方式、語言不通所造成的大鴻溝。

 

二二八大致上就像林辰所講解的,但我哀傷地是,怎麼沒提到案發地點啊!
天馬茶房很重要耶!(後來我才知道:案發是在天馬茶房附近,不是在天馬茶房)

然後近七十年的這些抗議民眾也很厲害,知道要去展領放送局,把消息散播出去。就像三一八學運一樣,學生雖然關在立法院裡,還是把消息散發出去,甚至讓全世界都看到XDD

臺灣人毆打外省人這事件一點也不假,畢竟是累積長久的怨恨(感覺就像國外的排華事件一樣),而名導演──侯孝賢,在《悲情城市》裡,就將這樣的事件給傳達出來。
但,臺灣人攻擊外省人的事件,不是沒有造成傷害,然而這樣的隨機暴力並沒有持續很久;畢竟臺灣還是有很多理性的知識份子(這是要感謝誰的教育栽培啊,笑)「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是自發性的社團,極力想用理性和平的方式來解決官民之間的衝突。
只是悲傷的事情來了,國民政府就是一個超級會耍賴不認帳的組織(死目)對,軍隊還是衝到了來臺灣;連當初陳儀自己准許的「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都在軍隊抵達後立馬成為非法組織(你看看)

二二八日後的激烈鎮壓,印象中悲慘的幾個的地點就是
 1.三月八日當日首當其衝的基隆,當還有一些二戰後留在台灣的琉球人被殺害 (可以參考遊戲雨港基隆(錯了吧)
 2.嘉義水上的清鄉和嘉義火車站前的公開處局
 3.高雄這還波及到校園,更出現一個赫赫有名的(?)西子灣屠夫 彭孟緝


臺灣的菁英就這樣出現第一次的斷層(第二次在日後的戒嚴白色恐怖)
很多人以為二二八完臺灣就進入白色恐怖時期,其實不盡然。一九四七(民國三十六年)年到一九四九年(民國三十八年)之間還有一些事件,只是通通被課本給省略、被政府給抹去(不然我在反課綱是反啥的啊,混蛋)
但臺灣人的政治冷感,確實因二二八而起;同時,我也不能否認二二八對白色恐怖沒有影響。


我知道有些人,對於臺灣吧這次二二八的影片感到不滿。
老實說,對於有些專有名詞沒提及到,我也是覺得有些可惜(天馬茶房啊!
但指責他們閃過「蔣介石」、閃過「省籍衝突」,我倒覺得不以為然;畢竟,影片中還是有提到所謂的省籍問題。

說蔣介石是劊子手,或許沒有錯。然而你們這樣的說法是最正確的評價嗎?這樣的評論,是否就像當年你們對待慈禧太后一般呢?
雖然我不認為蔣介石是好人,也不認為蔣介石對臺灣沒有傷害。但是,蔣介石對於臺灣就沒貢獻嗎?功確實是不能掩蓋過,而過也辦法無視功吧。
認真想想,如果最後沒有蔣介石和車輪黨守住中華民國和臺灣,那現在你我的言論自由在哪裡?現在自由民主的臺灣又在哪裡?
雖然這兩者都在臺灣島上造成多次的血流成河。功過是不能偏重任何一方的,因為萬物一直都是一體兩面。
而且我好奇:為什麼只指責蔣介石?
難道拖延戰術的臺灣省長陳儀,就不用也背上殺人犯的罪名嗎?是他向蔣介石要求援軍鎮壓的耶!
高雄屠夫之稱的彭孟緝呢?圓山事件的呢?白崇禧有救人但他真的沒有殺人嗎?為什麼也不一起評論呢?標準在哪?(雖然我也不喜歡在校園裡看到蔣公像)

再來,我不懂為什麼要緊咬「省籍衝突」不放?
現在是在分什麼本省外省?是誰在分化誰?
影片的最後林辰不也講了,如果現在的我們還在談「省籍問題」,那二二八每天都在上演。
而且二二八的爆發,本來就不是單單的省籍問題。難道裡面所說的「政治」因素不包括省籍問題嗎?難道「經濟」與「文化」的衝突都不算在省籍問題嗎?一定要死板板地打上「省籍衝突」四個大字,你們才知道嗎?
最後,所有的外省人們,都真的有錯嗎?
說到底,真的是每個外省人欺壓本省人嗎?還是那些挾持政權的那些車輪黨官員?還是那些草菅人命的高官?

我真的啦,要我說的話。二二八從頭到尾最應該被批判的,其實是「陳儀」
是陳儀告訴蔣中正臺灣有共產黨;而那時候的國民黨聽到「共產黨」就像聽到瘟疫一樣,想盡辦法要除掉。
再說不管那時陳儀用什麼理由向蔣中正報告,反正他就是真正引軍隊入臺鎮壓的兇手。
雖然陳儀的下場就是被黨內的人當垃圾一樣被處理掉(因為他投共),但二二八這筆帳沒算在他頭上,真心覺得便宜。

 

最後想說說:臺灣日治結束之後,臺灣的知識分子、社會菁英有優秀。
日本天皇宣布投降、結束二戰、日人撤出臺灣島,到國民政府派著棉被軍來光(ㄐㄧㄝ)復(ㄕㄡ),其實中間大概有三十幾天,甚至更長的空窗期。對,也就是無政府狀態。但那時臺灣的社會依然井然有序、不混亂,仍像日治時期那樣治安安定。所以之後國民兵那種看到東西沒上鎖,就直接拿來使用時,臺灣人當然會大爆走,當然會鄙視這些沒有軍紀、邋遢又無裡的外省兵。


補充一下,二二八。

(補充:臺灣吧 

    維基百科 

    專欄/騙你十年的二二八謊言 

    二二八事件:抗暴、談判、血腥鎮壓 

    雄中自衛隊 

 


以上,就我一點小想法。

歡迎糾正與討論。

arrow
arrow

    Clov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